隨著老年人身體狀況由自理轉變為介助介護,扶手的形態也隨之發生變化。老年人上廁所的時候扶手的設置,還需要考慮到不同的身體條件下老人上廁所的動作特點。
自理老人:
體質較好時,只需借助扶手,才能完成起、坐等幅度較大的動作,所以只可設定L型扶手。而且由于老人的身體狀況慢慢變差,除了起、坐外,老人還需要扶手幫助如廁時保持坐姿,所以需要在坐便器的單側或雙側設置橫梯。
假如老年人需要借助輪椅出行,這時扶手就需要有能力抓住老人,使輪椅向前移動,把身體從輪椅轉移到廁所。
為老年人提供介紹信:
如果老年人如廁等行為需要護理人員幫忙,扶手起的主要作用就是為老人提供支撐,維持其坐姿,所以這個時候的扶手主要安裝在馬桶兩側;同時要避免扶手給護理人員帶來不便,可考慮使用活動扶手。若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持續惡化,很難維持坐姿,可考慮在馬桶前再設置一橫扶手,方便老人休息。
如使用者情況比較復雜,還可選擇一般扶手安裝方式,能滿足不同體質條件的老人使用。
殘障人士使用的公廁要容易找到和靠近,并應有一個無障礙標識作為導引。男性洗手間應設殘疾人使用的低位便池,其尿器下口高度不得超過0.5m,無障礙扶手設置在便器兩側及以上。
洗臉盆前面要留出1.1m*0.8m的輪椅面積,在洗手盆三面設有無障礙扶手。大容量的衛生位輪椅進入后可以調節角度和旋轉,輪椅能在靠背的側邊平移就位,當廁位門打開時,廁位不能小于2m*1.5m。在輪椅進入的小廁位無法轉角的情況下,只能從正對著坐便器進行身體轉移,后倒出廁位,開門時衛生位面積不得小于1.8m*1m。
行人通道的無障礙設施規定如下:
邊石坡道——人行道在十字路口、街坊路口、單位出口、廣場入口、人行橫道及橋梁、隧道、立體交叉口等處都應設置坡道。邊緣石坡道下口離車道地面高度不能超過2cm。
斜梯-城市主干道、人行天橋、行人過道及行人通道等,都要設置輪椅坡道和梯道;坡道和梯道的兩側要設置扶手。市區內可以設置垂直升降梯代替輪椅坡道。
盲道路-中心城區道路、廣場、步行街、商業街、橋梁、隧道、立體交叉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應設置盲道;人行天橋、人行地道、人行過道及主要公交車站提示盲道。
斑馬線-斑馬線-斑馬線應該可以讓輪椅通過斑馬線;城市主干道的斑馬線要設置過街聲音信號。
在城市廣場、步行街、商業街、人行天橋、行人通道等無障礙設施的位置,應設置通用無障礙標識。